孩子不是不願意幫忙,只是能力還不足?
- 沛玲-禎尹 蔡
- 2022年7月27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2024年6月10日
因為疫情打亂年初就設定好的兩人團體課程,最近終於有機會上課了,兩個孩子第一次相見歡,從基本打招呼、自我介紹開始練習。過程中也有一起玩遊戲,但在老師說明規則的過程中,兩個孩子總有不同程度的分心(皆為ASD+ADHD共病),在透過語言及非語言的引導後,我還是希望兩個孩子根據自己現況提升能力。
於是我告訴孩子們,我們需要合作幫助大家可以一起專心上課,如果有同學分心了可以互相提醒,孩子們同意跟我合作,但實際表現出來的狀況是...A同學超級容易分心,且忍不住動來動去或碰東西,B同學大多時候能夠保持專心,但因為有限且侷限的注意力,讓他通常維持自己注意力聽老師說明,注意力能量就用光了。
在這種情況下,我想繼續賦能兩位孩子,於是我會用非語言訊息提醒B同學,B同學在提示下,也能很努力去提醒A同學,但是他使用的句型往往是「耶~不要摸東西啦!」「不要躺著啦!」這樣的提醒方式無法達到很好的效果。
於是我們立刻練習轉換句子傳達意圖的練習…
不要躺著→請坐好
不要摸東西→手放腿上
手不要動來動去→手放腿上
雖然孩子切換的有點吃力,但我相信這是需要全家一起練習的活動(家長全程跟課),所以我相信在持續練習一段時間後,大家都可以調整更有效率的溝通方式。
🍀注意力分散的孩子,需要我們給他一點緩衝時間,觀察他有沒有機會自己歸隊。
🍀注意力狹窄的孩子,需要大人用很少量的提示,引導他注意到,並做出適應性行為。
🍀表達溝通效率低的大人&小孩,需要持續練習轉化表達的方式,,將「不要…」改成「請做…」
⭐我們不需要完美,但我們珍惜每次錯誤發生時練習的機會,讓自己持續進步!

Comments